top of page

《按行為的賞罰》第五章讀後心得(Eric):這話該預備我們,好面對那日在基督面前的審判;因為我們都要向祂交帳

1、作者在本章開頭,針對有人說希伯來書不是寫給基督徒的,是如何反駁的?

希伯來書是專為信徒而寫的;這在消極一面和積極一面都有明證。

(1)從消極的一面來說,使徒在對不信者傳講時,總會呼召人來悔改信主(徒二 38~40,三 19,十三 38,39,太三 2,四 17),但本書信中卻沒有這樣的呼召,故此證明本書是專為信徒寫的。

(2)從積極一面來說,本書信把收信人描寫為信徒,也證明其對象是信徒。「但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得以進入那安息。」(來四 3)「我們...... 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十 39)「好叫我們這逃往避難所、持定擺在我們前頭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勵。」(六 18)在此,保羅把希伯來信徒與自己看作同一班人。他們的罪都已得了赦免。「祂洗淨了我們的罪。」他們和一般以色列人的地位不同。對一般的以色列人,使徒是說:「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徒三 19)「你們各人要悔改......受浸,叫你們的罪得赦。」(二 38)然而,本書所針對的希伯來人已經受了浸,所以不該一直留在基督徒信仰原則的開端而止步不前(來六 1~2,十 22)。因著愛,他們行了善工,且蒙神悅納(六 10,十三 21,24)。他們也持守神所賜的盼望(三 6,六 11,18)。因此,聖靈並沒有教導他們要脫離現今罪惡的地位,轉而得著信徒的地位。聖靈乃是吩咐他們不要隨流失去他們已有的,而要持定已有的一切(二 1,三 6,14,四 14,六 18,十 23)。

2、根據作者在本章的論述,請説明摩西之於以色列人,和耶穌之於我們新約信徒,有哪些相似之處?我們從以色列人身上,又可以學到哪些教訓?

當神要差派摩西作祂的使徒,去到在埃及地的以色列十二支派那裡時,祂乃是降到地上,從荊棘中向摩西說話。祂乃是呼召以色列人從地的一方出來,到地的另一方、也是更美的一方去居住;那裡有各樣屬地的福分環繞四周。在西奈山,祂也是在地上向他們說話,用祂的聲音震動了地(十二 26)。

但如今,神乃是藉著已經升入高天的子呼召祂的子民,由祂從天上向我們說話(四14,十二 25)。祂乃是呼召我們在地上作客旅、寄居的;祂要我們藉著受浸向著地死,但也賜給我們對復活的新盼望。我們是亞伯拉罕屬天的後裔,猶如滿天的繁星;那使舊約時代信徒與眾不同的大能恩賜,如今也是屬天的(六 4)。神乃是邀請我們進入祂的國度和榮耀;而保羅則將頭一次的復活稱為「我們蒙召的盼望」(帖前二 12,啟二十4,6腓三 14,弗一 18)。 在摩西的時代,神的家就是以色列;摩西忠信地把神所說的一切話傳達給以色列人。基督也是如此,祂是從高天之上呼召我們尋求神的國度和榮耀。 然而,耶穌在祂的身位上遠超摩西:祂是萬有的創造者。摩西只不過是神家的僕人;但基督乃是兒子,治理神的家。 起初,在希伯來人中間的基督徒對這蒙福的盼望滿有信心,在人前也放膽斷言。他們賣房賣地,期待主很快就會回來。但時光飛逝,主還沒有回來;臨到他們的卻是漫長而沉重的逼迫,曾經的盼望就漸漸衰退。在這一點上,他們就像以色列人。當摩西首次向以色列人說到這盼望時,他們欣然領受;但當他們終於快要抵達那地時,他們卻不再相信神有能力把那地賜給他們。他們不願意上去奪取那地;他們非但不以信心互相勉勵,反倒使不信之心蔓延。 如今,這是對我們的警告。神教會的門徒該在千年的榮耀裡與基督聯合,但前提是,對於這一盼望,我們必須在神面前持守信心,也在人面前能一直宣告到底。只有迦勒一人在得勝和承受產業的榮耀裡與約書亞聯合,因為從曠野到進入美地的整個旅程當中,他是唯一持定這盼望的人。「路終」對我們來講就是基督的再來;那時,祂要照各人的行為和忠信與否報應他們。

「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祂發怒、試探祂的時候一樣。在那裡,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所以我厭煩那世代的人,說:「他們心裡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我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活神離棄了。」(來三 7~12)這正是使徒設法要我們明白的:就是說,他所引用的經文完全適用於當今這時代的基督徒。這是聖靈對「今日」的人所說的話——呼召我們要趁著還有今日,就要向神順服。

3、作者說當時有人聲稱,耶穌在福音書的教訓不適用於今日的基督徒;作者是如何反駁這論點的?

在馬太福音耶穌為了表明祂接受施浸者約翰所傳的國度呼召,便前來受浸,結果天立即開了,那靈如鴿子降下,落在祂身上,父也發聲宣告耶穌是祂的愛子,是祂所喜悅的。在此,整個三一神同時出現,和諧一致地作見證。緊接著,救主就釋放了登山寶訓,相當詳盡地揭示門徒當如何才能有分於千年國。祂把摩西的標準擱在一旁,引進了遠比先前更為高超的標準(太五20~48)。祂宣告將來要親自審判那些進國度的人。祂向我們保證,凡忽略或違背祂這些教訓的人,就是違背了「祂天父的旨意」(七24,21)。 但有人會說:「我們不必尋求國度:因為我們已經在裡頭了。歌羅西書一章十二、十三節不是這麼說的嗎?」那麼,我要問,你們此時此刻,已經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以及所有先知在神國裡一同坐席了嗎?如果還沒有,那麼你們蒙召所要尋求的國度就還未來到。你們現今乃是在奧祕的國度裡;但耶穌教導我們的,更多是關於在榮耀裡的國度。而這後者,這要等到祂再來時才會出現的國度,正是祂催促你們尋求的(太六 33,路十二 31,太十三 11,41~43)。當救主一提到自己將要建造祂的「教會」時,祂立即呼召那些屬於教會的人,要他們在患難中跟從祂,以至於死;同時,對於將如此為祂捨命的人,祂應許他們要有分於千年國的榮耀。然後,祂隨即在登山變像時,提供了看得見之國度的樣本,以此證明祂所說的國度究竟是甚麼(十六 28~十七 9)。在那裡,父神再次宣告祂兒子的權柄:「這是我的愛子...... 你們要聽祂。」(十七 5)這呼召是向誰發出的呢?是向那些使徒,那些將要教導基督教會的人;其中一位使徒回想起這一幕,就提醒教會的信徒,這呼召是向他們發出的(彼後一)。 當耶穌復活以後,說到要傳遍萬邦的信息,以及父、子、靈的聖名時(凡接受真理的人都要浸入此名),祂把祂的門徒所該接受的教訓描述為——「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二八 19~20)。 約翰福音中的國度難道是立在不同的根基上嗎?當然不是。無論是對群眾還是對門徒,耶穌都鄭重見證自己所說的話都是父的教導,也是父的作為(約十二 49,十四 10)。那次,耶穌同使徒聚集,在猶大出去以後,祂作為他們公認的「主和夫子」(十三 13~14),就向眾人指明了他們將來的道路和盼望。當時祂發出新命令,要他們彼此相愛(34,十五 12)。他們若愛祂,就要藉著遵守祂的命令來證明他們的愛(十四 15,21~24 五旬節那天,父和子的靈大有能力地降下;使徒受那靈感動而說話。教會開始之後,彼得說,神的書中已經預言,耶穌是像摩西一樣的先知。「摩西曾說......凡祂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徒三 22)受浸表徵向著摩西埋葬,使信徒能在新生命裡自由地聽從耶穌。 彼得是怎麼對外邦人說的呢?他說,耶穌是由神所立定要審判活人與死人的主(十 42)。他也吩咐他們要在耶穌的名裡受浸(48)。藉此,他也認定耶穌其他一切的吩咐都適用於外邦信徒。 保羅是怎麼說的呢?他說,復活的耶穌從高天向他說話,俘擄了他;從耶穌那裡,他領受了囑咐和託付。亞拿尼亞受耶穌差遣,到這困惑的懺悔者身邊,吩咐他受浸(九)。後來在以弗所, 保羅傳福音給受施浸者約翰教導的門徒,使他們明白,約翰不過是為耶穌鋪路。於是,以弗所那十二位信徒在耶穌的名裡重新受浸,並得著聖靈(十九)。藉此,保羅也證實主所說的一切話是有效力的。如我們已看見的,遵守基督所吩咐的浸,不過是引導信徒遵守祂所有誡命的開端(太二八 19~20)。當保羅與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辭別時,他說:「你們......應當......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二十 35)這是保羅最後對他們的話。降在保羅身上的靈與那藉原初十二使徒說話的靈,都給了同樣的囑咐——「當聽耶穌的話」。最後,救主把祂最寶貴的禮物,即啟示錄,送給了約翰。主寫信給祂的七個教會。作為他們的主和主人,主對七個教會說話,其中遵守祂教訓的,就得了祂的稱讚(啟三 8,10)。此外,祂每一封信的負擔,都是藉著那靈對凡有耳可聽的人說的(二 7 等10)。前面提到引自詩篇九十五篇的那段經文,裡面說明了主最終為何起誓不准祂的贖民進入美地。他們激怒祂達十次之多;直到最後,祂宣布了不可收回的判決。然而,這事例——就如聖靈所說的——完完全全適用於我們。


4、作者提到,信徒仍然可能存著「不信的惡心」,特別是不信神關於要來千年國的見證。自己是否有親身經歷?若有請簡述。

「在一般的信心中,有可能、也常會有特別的不信。」毫無疑問,十一位使徒都是信主的人:是相信以致魂得救的人。但耶穌卻責備他們不信、心裡剛硬!「他們聽見耶穌活了,(且 在復活之後)被她(抹大拉的馬利亞)看見,卻是不信。這事以後,門徒中間有兩個人往鄉下去。走路的時候,耶穌變了形像,向他們顯現。他們就去告訴其餘的門徒,其餘的門徒也是不信。後來,十一個使徒坐席的時候,耶穌向他們顯現,責備他們不信,心裡剛硬,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祂復活以後看見祂的人。」(可十六11~14)神差遣這十一位使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但在說到福音的信息之前,神的開頭語竟然是責備他們的不信(15~18)! 以色列民的例子也是一樣。當摩西第一次向他們說到神的顯現和美地的應許時,他們信了(出四)。因著信,他們把血塗在門上,離開埃及;因著信,他們過了紅海(來十一 28~29)。「那時他們才信了祂的話,歌唱讚美祂。」(詩一零六 12)然而,當他們到達加低斯巴尼亞時,神吩咐他們進入那地,他們卻因不信拒絕了。所以摩西宣告,他們在這一件事上失了信心。「我就對你們說:『不要驚恐,也不要怕他們(指迦南人和巨人)......』你們在這事上卻不信耶和華你們的神。」(申一 29,32)在施浸者約翰身上,我們也看見真實的信心動搖了,但後來因救主的勸勉而得恢復(太十一 1~15)。

這種特殊的不信已侵蝕了許多真基督徒的心。他們相信救恩。然而,他們卻不相信關於基督千年國的見證,也不相信信徒為了得著國度需要特別的預備。那麼,正如一般的信心使我們緊聯於神,部分或完全的不信便會使我們的心與祂分離。 使徒警告我們心中不可偏離的「活神」是誰?是基督!為了預備我們接受這警告,使徒宣告耶穌身為萬物的建造者,超越摩西,實實在在就是全能的神(來三 4)。耶穌宣告自己是「復活和生命」(約十一)13。彼得說,「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徒三 15)。神兒子的話是我們所當聽的。離棄祂的話就是離棄生命的主(約一 1)。無論是順服還是悖逆,將來的賞罰都在於祂。「因為我們知道誰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又說:『主要審判祂的百姓。』落在活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來十30~31)如今父已將審判的事全交與子(約五)。 通覽希伯來書三章,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耶穌是我們的使徒和首領,正如摩西是神古時子民的使徒和首領。然而,耶穌不僅是人,還是活神;祂既對應於摩西,又對應於耶和華。不信從祂的話就是從心裡離棄活神。

5、希伯來書三章十三節說,我們「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作者指出這勸勉包括鼓勵和警告。請說明何為這鼓勵和警告,我們今日又該如何照樣彼此勸勉?

這勸勉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鼓勵,就是擺出榮耀的景象,呼籲對方持守盼望,陳明神將如何助其達到目標,並說明目標如何已近在眼前;另一部分是警告,就是描述失去神所預備的獎賞,後果會多麼悲慘。從使徒提到的例子就可以清楚看見這兩部分。 當以色列人因著不信向摩西和神抱怨時,「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十四 6~9)。在此,以色列人是聽了絕佳的勸勉,卻仍心裡剛硬、不肯順從的例子。「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10)這是最後一滴的罪行,使他們的罪杯滿溢了出來。神向他們顯現,起誓宣判這些犯罪的人不得有分於美地。 現在,同樣的危險也威脅著我們。我們若也硬著心拒絕神的話,就有極大的危險。主已呼召了我們這些信徒,邀請我們進入祂的國度和榮耀,也向我們描述了那蒙福的光景。但我們卻可能把心關閉,輕忽那要來的賞罰時期,就像以色列人輕看美地,不信神的話一樣。我們也有可能硬著心,不顧神對犯罪信徒的警告。我們身為神的兒子,本該敬畏神對我們發出的警告(路十二 4~5)。祂所宣揚之國度的榮耀既是如此超絕、又是專為我們所預備的,我們就該渴望得著它。我們若領受祂這些見證,我們的魂就會謙卑、順服。但若是拒絕,我們的魂就會變得剛硬。心裡變剛硬的結果,就是在言行上惹神發怒,最終無分於神本來邀我們進入的國度和榮 耀,得不到神本來呼召我們所要得的獎賞。所以,如我們從以色列人的事例所看見的,拒絕勸勉乃是致命的徵兆。 聖靈大聲勸誡信徒:「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加六 7)「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而你們中間有人是不義的,因為你們欺壓人、虧負人,況且所欺壓、所虧負的就是弟兄)不能承受神的國嗎?不要自欺!」(林前六 8~11,啟二 10,25~27,三 4~5,11,約貳 8,太六 33)只要這邪惡的世代尚存,這樣的勸誡就一天也不能停。撒但這試誘者總是「趁著還有今日」為所欲為;世界和肉體也頑強抵擋真理。今日,以色列人仍在不信中;我們必須不顧眼見,憑信而行。我們的生活中危機重重;這些危機可見於假朋友的笑臉,敵人的威脅;外在的逼迫,內心的恐懼;現今的虧損,信徒的冷漠,還有不 好的榜樣。這些都會摧毀我們的盼望,把我們帶回已經離開的埃及。

6、作者在論及希伯來書四章二節時,提到撒但用來破壞神安息的兩大藉口。這兩大藉口,如何對應于以色列人中的兩種反應?

我們看見撒但用來破壞神安息的兩個藉口;這兩個藉口在大多數人身上總是得逞。

第一,「根本就沒有你所謂榮耀千年的國度。這全是你的幻想!」這是第一個詭計。

第二,「我們承認,將來的確有這榮耀的國度,我們也願享受它。但要進入這國,我們裡裡外外都是障礙;這國度對生活的要求太過嚴苛,設置的標準太高,我們絕不可能進得去。我們早就放棄了所有的盼望!或許基督徒中少數蒙神寵愛的英雄、殉道者可以進入;至於我們,就算試了也是白費力氣!」 神先向摩西宣告祂要領以色列人進入怎樣的美地;而當神這話頭一次藉著摩西傳到以色列人時 ,他們信了(出四)。在曠野,神為了將來的爭戰訓練他們,使其經歷了各種試煉的管教;最終,他們到了美地的邊緣。神吩咐他們進去得著那地。他們卻寧可叫探子先去窺探那地如何,並帶些果子回來。這本身就是出於軟弱的信心。地是耶和華親自為他們找的,根本無需再派探子勘查。既然耶和華會在他們前面開路,根本無需探子來指示從哪裡進去最好。結果,探子一回來,立刻出現了彼此不合的見證。「那地很好,卻不是我們所能承受為業的;城池堅固不說,居民更是身材宏偉。」其中有兩名探子站在神這一邊;但其餘十人卻拿自己來衡量難處,不顧他們的神有何等大能,就宣告那地是攻不下的。因此,探子雖也報告了那地的情形,說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滿是豐美的果實,但那些話都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不信自己可以得著那地。「還不如從沒聽說過那地!因為我們得不到!」因此,那地對他們來說,如同不存在一樣。他們並不嘗試進去。他們哀歎自己命苦,竟被帶到這地的邊緣,若試圖與迦南人爭戰,就只有被趕盡殺絕的份!神所賜給我們的歷史,就是要展示出這兩種不信神話語的情形。以色列人在加低斯的背叛就是基於這第二種的不信。後來,神將全體子民帶回曠野。神的榮耀受了耽延。接著,大坍和其同黨展示出最後一次、也最為嚴重的不信。「摩西打發人去召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他們說:『我們不上去!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要在曠野殺我們,這豈為小事?你還要自立為王轄管我們嗎?』」(民十六 12~13)在此,他們責備摩西,說他只是為了要高舉自己,就把他們領出了祝福的實際。埃及才是真正的流奶與蜜之地,他們巴不得從未離開那裡!這是何等的不信!「並且你沒有將我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也沒有把田地和葡萄園給我們為業。難道你要剜這些人的眼睛嗎?我們不上去!」(14)在此,以色列人責怪摩西撒謊。他將以色列民帶出埃及,應許要叫他們得著最好、最富饒之地為業。他做到了嗎?他們只需放眼四周灼熱的大地,所見全是光禿禿的沙漠在炙熱的日光下微微顫動的景象,就可以確定他在撒謊。除非摩西弄瞎他們的眼睛,否則他們不可能看不出他的騙局。所以,他們從此不再服從他的帶領。「我們不上去!」(12)於是,摩西這中保發怒了,向神控訴他們。神的審判便不再延遲。凡不想與他們一同滅亡的,都得遠離他們。而後,地裂開,他們就活活地墜落陰間。這一幕是第一種不信的典型。他們「在可拉的背叛中滅亡了」(猶 11)。如今,蒙屬天呼召的子民若懷疑神應許的真實性,就會冒犯神,如同當年屬地的子民冒犯祂一樣。

7、我們今日當如何竭力追求進入那要來的安息?

我們要竭力進入那安息。這安息不是我們憑信就已經得著的。「我們務必竭力。」每一位信徒都該如此。我們的竭力可以見於兩方面:在消極一面,除去一切攔阻的事物;在積極一面,善用一切推動我們往前的事物,以達到如此榮耀的目標。這條路的兩旁,有兩種相反卻同樣危險的深溝:幻想自己不會失去這安息的,或因絕望而說「我不尋求,因為根本沒指望!」的,都可能會失去這安息。因著信,我們已經在基督裡得了一種安息(太十一 28)。然而,還有另一種安息,使徒已經證明還在將來。神吩咐你要竭力贏得那仍在遠處的安息。你要與神同工,好使你能與祂同享安息。信徒要為此做工。也只有他們才能得著這安息。耶穌已藉著例證,也藉著教訓,指出通往這榮耀的路(來一 9,路十四 10,羅二 7,10)。我們務必「竭力(或尋求)進入」。這話把安息與「神的國」或「天國」聯在一起,因耶穌也曾直接或間接地教導我們要尋求進入其中(太五 20,六 33,七 21,十八 3,十九 23,可十 15,約三 5)。 「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這句與「我們......就當畏懼」(來四1)相聯。「我們務必竭力......免得有人......跌倒了。」(11)倘若有人犯了像以色列眾支派在曠野所犯的罪,就要從至高者得著相似的懲罰。他們是因著悖逆,才使神起誓不讓他們進美地。出於部分不信的不順從,也會讓信徒不得進入安息。出埃及、過紅海,都不是進入美地的保證。

8、讀完全章,我從主得著最大的收穫或感動是什麼?

一、 耶穌呼召我們要先求神的國(太六 33)。既然我們蒙召的盼望只有一個(弗四 4),神將來的安息和「天國」的顯現,就只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說法。而且基督不僅是在馬太福音才發出這個呼召,在路加福音也發出同樣的呼召(路十二 31,十四 12,14)。在以賽亞書十一章十節,國度和安息乃是緊密相聯的。

二、 在羅馬書中,使徒從另一角度論到同樣的教訓(羅二 4~16),教導基督徒要恆心行善,以尋求榮耀(7)。

三、 在哥林多前書,使徒也以不同方式發出同樣的呼召。這安息在此被當作是獎賞:我們不敢作惡,是因為害怕失去這安息(三,六)。在該書九、十兩章裡,使徒同樣用以色列人被拒於美地之外的鑑戒,敦促我們尋求神的安息。

四、 在腓立比書三章,保羅告訴我們他熱切盼望、竭力追求,為要達到從死人中傑出的復活。他還藉那靈呼召所有長成的信徒,要跟隨他向著這標竿追求。他也指出,耶穌先前已走過這條路,並因此得著神所賜的榮耀(腓二)。

五、 保羅的最後一封書信又從另一個角度陳明這同樣的主題。與基督一同作王的條件乃是與祂一同受苦。雖然當時有人宣稱頭一次的復活——基督徒的真盼望——已經發生,信徒也不該因此灰心;因為神藉著揀選信徒所立下的根基,和祂藉著呼召信徒成聖所蓋造的建築,始終屹立不搖(提後二10~21)。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祂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或,我們必須向祂交帳)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來四12~13)輕看神的話所衍生出的悖逆,正是使徒在此所要警告我們的。這話是基督的聲音,是那要帶領我們進入安息之元帥的呼召。這話不是「死的字句」,而是「活的」話。天地都要過去,但基督的話卻不會過去。這話鑒察人的內心、動機、意念。這話該預備我們,好面對那日在基督面前的審判;因為我們都要向祂交帳。

(Eric)



4 次查看0 則留言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