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按行為的賞罰》第五章(前半)讀後心得(黎明):得勝者就是詩篇四十五篇裡獻給君王基督的王后,也是啟示錄十九章的眾軍

郭維德弟兄在本章特別點出詩篇四十五篇與啟示錄十九章之間的關係:


「『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來一8~9)此處的「同夥」和「同伴」在原文是同一個字。雖然耶穌作為神,沒有同伴或同夥,但作為人子和基督,祂卻有。這段經文是出於詩篇四十五篇,那裡我們看見基督是榮耀的王來到地上。祂騎著白馬;祂的仇敵倒在祂憤怒的箭下。作為王,祂要設立公義的審判。王后要呈獻給祂:那榮耀威嚴的時刻就要來臨。但祂將不是單獨而來;祂要騎著馬,與「同伴」一同在榮耀裡來臨。在此,我們看見的就是啟示錄十九章十一節所說的那一幕。神的話要從天而降,來作萬王之王:跟隨祂的,是由祂朋友組成的眾軍,就是那些被選、蒙召、忠心的人(十七14)。屆時,祂要擊殺祂的仇敵,並建立祂的千年國(十九~二十)。」(177頁)

由此可知,得勝者就是詩篇四十五篇裡獻給君王基督的王后,也是啟示錄十九章的眾軍。這正呼應倪柝聲弟兄同工的看見:


詩篇四十五篇9、13~14節:「王后佩戴俄斐金飾站在你右邊。…她的衣服是用金線繡的。她要穿錦繡的衣服,被引到王前」


「『她的衣服是用金子製作的。』(詩四五13下。)這表徵藉著死與復活受了對付的基督,乃是召會的義,滿足神義的要求,使她在神面前得稱義。因此,『用金子製作的,』也指她的第一層遮蓋-基督是我們的公義,我們藉此得稱義-由俄斐金飾表徵。『她要穿刺繡的美衣,被引到王前。』(14上。)這刺繡的美衣,另一件衣服,是她的第二層遮蓋,表徵召會要在婚配時被引到基督面前,穿著聖徒所行的義,以滿足基督的要求,使他們成為婚配。


關於這點,啟示錄十九章八節說,『又賜她(作為羔羊妻子的得勝者)得穿明亮潔淨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這裏的『義』指基督作我們主觀的義,就是從我們活出的基督。我們所接受,使我們得救的義(就是基督-林前一30)是客觀的,使我們滿足公義之神的要求;而得勝聖徒的義是主觀的,(腓三9,)使他們滿足得勝基督的要求。我們若要有這義,就必須讓基督自己從我們活出,作我們主觀的義。因此,詩篇四十五篇的王后有兩件衣服。第一件衣服,俄斐金飾,用金子製作的,相當於基督作我們客觀的義,使我們得救;第二件衣服,刺繡的美衣,相當於基督作我們主觀的義,使我們得勝。」(詩篇生命讀經,第二十一篇)

郭維德也提到我們如何成為君王基督的王后、同伴及同夥:


「保羅切望收信人能維持他們對主的信、望、愛,如同初信時那樣高昂。他們只要能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必在彌賽亞榮耀的國裡作祂的同伴。」(178頁)信、望、愛是基督徒生活的結構,「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林前十三13),關於這點,聖經《恢復本》有清楚的解釋:


信,接受神聖的事物,(約一12,)並質實屬靈、未見的事。(來十一1。)望,收穫並有分於信所質實的事物。(羅八24∼25。)愛,享受信所接受、質實,以及望所有分於的事物,為著滋養我們,建造別人,(八1,)並彰顯神,如此就完全了全律法。(羅十三8∼10。)」(林前13章13節註1)


然而在這末後的日子,魔鬼撒但天天攻擊在基督裡的信徒,要消磨我們的信心、盼望、愛心。正如倪柝聲弟兄曾說:


[撒但]在末世時,對於神的兒女有一個特別的手段,就是『折磨』(但七25)他們。他只要使信徒在靈裡多有一點的牽掛,在心思裡多有一點煩躁不安,恐懼憂慮,在身體上這次失眠一夜,那次少食一點,再一次過度作工一點,叫信徒因而受死亡的侵佔。滴水雖然無力,但因年日長久,竟能穿石。撒但知道這個意思。所以,他就是藉著一點的憂慮、急切、忽略,來折磨聖徒。」(倪柝聲文集第一輯,第十四冊)


為此使徒保羅囑咐我們,「我們既然屬乎白晝,就應當謹守,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直譯:胸甲),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帖前五8)


「胸甲和頭盔,指明屬靈的爭戰。胸甲屬於信和愛,照著神的義,(弗六14,)遮蓋並保護我們的心和靈;頭盔是救恩的盼望,(弗六17,)遮蓋並保護我們的思想,心思。信、愛、望是真基督徒生活三個基本的構成成分,如一3所描述的。信與我們的意志,心的一部分有關,(羅十9,)也與我們的良心,靈的一部分有關;(提前一19;)愛與我們的情感,心的另一部分有關;(太二二37;)望與我們的悟性,心思的功用有關。這些都需要保護,真基督徒的生活纔得維持。這樣的生活是儆醒謹守的。(6∼7。)在本書信的開頭,使徒讚賞信徒們信心的工作,愛心的勞苦,並對盼望的忍耐。(一3。)在本書信的結語這裡,他勸勉信徒要為這些屬靈的美德爭戰,使這些美德得著遮蓋和保護。」(帖前5章8節註1)

最後,用郭維德的話作為勉勵:


『「你說,我們要堅持到底。何時才是到底呢?」答案是,當「這日」結束時,也就是當神不再稱我們的日子為「今日」的時候。因為神的話裡特別提到兩個大日子—「這日」和「那日」。只要滿了試誘、勞苦和爭戰的這日仍然繼續,我們就必須警醒。「那日」會改變一切:基督的再來,就是要帶進那日。』(179頁)


(黎明)



Comentarios


Post: Blog2_Post
  • Twitter
  • LinkedIn
  • Facebook

©2021 by 《進國度之路》讀書會.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