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進國度之路》第五章(后半)讀後心得(May Chen):也让我们敬畏神,好得以成圣(林后七1)!

1、來十二22-24描繪新約信徒來到錫安山,有哪八項使信徒喜悅的特徵,說明我們的盼望高過舊約的盼望?以色列人和以掃的事例,分別與什麼結果相聯?


答:1)来十二22-24描绘新约信徒来到锡安山,有八项使信徒喜悦的特征,八代表在复活里的完全,这些特征也包括景象和声音,这些特征却是信徒所喜悦的,说明我们的盼望高过旧约的盼望。

  1. “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来十二22)这山虽然至今肉眼仍看不见,却是真实存在的。这山只有凭信心才看得见。但约翰曾被置于此山,而看见了属天的耶路撒冷(启二一10)。属地的耶路撒冷及其锡安山,乃是这属天之城与其山的预表。在启示录十四章一节,这山也曾出现过,约翰说:我又观看,看哪,羔羊站在锡安山上,同祂还有十四万四千人,额上都写着祂的名,和祂父的名

  2. “来到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来十二22)“永生神”也可译为“活神”,乃是特别的称呼,为要向我们显明神在复活里的大能。属地的耶路撒冷,就一面来说,乃是神的城,但并非神赐予并维持永远生命的城。神真正的城必定永远没有死亡的踪影(启二一4)。圣经告诉我们,亚伯拉罕所等候的,就是这座城(来十一10)。在复活里,这城将会属他,这城乃是那“常存的城”,是“那将来的城”,是所有信心之人所寻求的(来十三14)。

  3. “那里有千万的天使。”(来十二22)神在西奈山颁赐律法时,有天使在场。“神的车辇累万盈千;主在其中,好像在西奈圣山一样。”(诗六八17)然而在西奈山,天使是作立法者;在要来的城里,他们则要作圣徒的同伴,并与圣徒同作神的仆人(启十九10)。

  4. “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来十二23)为了耶路撒冷的荣耀,众支派被要求上到那里,在神面前守祂的节期。长子是一班与羔羊的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人,而且在特殊的意义上蒙其救赎。以色列是神在地上的长子;教会则是神在天上的长子。为此,以扫的事例也完全适用于我们。我们既是长子,就拥有“长子的名分”(申二一17),除非我们因罪而失去这名分。

  5. “来到审判者,众人的神这里。”(来十二23)神在西奈旷野再次宣告祂是以色列的神。虽然全地和其中的列国都是祂的,祂却愿将以色列视为自己独特的子民,并被称为他们的神(出十九4~6)。但现今,祂乃是众人的神;且在要来的时代也将显为如此。所以,我们看见天使、教会和被成全的义人都在此相联。这乃是因为,神是我们众人的神。

  6. “和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来十二23)郭维德认为这里的义人是指在旧约律法下得救的人。“义人”这名适用于律法下讨神喜悦的人(箴四18,路二25,二三50,太二三29,彼后二8)。

  7. “并新约的中保耶稣。”(来十二24)希伯来书五章及其后几章都专论耶稣为新约的祭司。耶稣则已坐在天上;耶稣则为人在先前的约下所犯的罪,也为人在现今和将来世代所犯的罪,都成就了平息。

  8. “以及所洒的血。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来十二24)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出二四6~8)但基督的血乃是以属灵的方式洒在信徒的心上。“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因为我们“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十22,19,彼前一2同)。

亚伯的血发出呼声,要向杀他的人复仇;新约的血却带来平安和赦免,连人犯了杀神儿子的罪,也不例外。这血救赎的对象包括神两种性质的子民,即旧约和新约的子民。为此,我们的盼望高过旧约的盼望,正如我们的祭司、圣殿和祭物,高过旧约的祭司、圣殿和祭物。

2)以色列人和以掃的事例,分別與什麼結果相聯?


以扫的例子表明,为了将来的福祉,我们必须圣洁。以色列人的例子则向我们揭示,既然圣洁是神加给我们的一项义务,我们的圣洁与否,会导致何种结果。“所以,你们要把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来;也要为自己的脚,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致歪脚,反得痊愈。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2-14)


以色列人的例子特别是为了陈明,当人从恩典转向神按律法所施行的公义时,会有何等可悲的下场。所以,“又要[彼此]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后来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弃绝,虽然号哭切求,”(来十二15-17)

这段经文乃是说:“你们要把下垂的手挺起来,因为你们原不是来到了西奈山及其忿怒,而是来到了属天的耶路撒冷。”此外,这段话所含示的警戒——“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十二14)——与以色列人的事例完全相符,正如失去长子名分与以扫的事例完全相符。


2、在來十二25-27中,舊約之下的說話與新約之下的說話有什麼不同?「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的意義為何?

1)在來十二25-27中,舊約之下的說話與新約之下的說話是不同的。


“众百姓看见雷轰、闪电、角声、山上冒烟,就都战抖,远远的站着,对摩西说,求你和我们说话,我们必听;但不要神和我们说话,免得我们死亡。”(出20:18-19)在旧约,以色列人在西奈厌倦神的说话那样,厌倦这声音。他们当时多少是可原谅的,因为那声音如此巨大可畏,其要求如此严厉苛刻。但如今在新约拒绝福音之话的人,却没有这种借口。福音之话乃是怜悯的声音。


在旧约之下有“说话的声音”(来十二19);在新约之下则有“血的声音”(24)。论到亚伯的血,经上说:“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创四10~11)但新约之血的声音,对罪人来说却是赦免和祝福。这差别何等之大!

那时的说话者和现今的说话者,乃是同一位。唯一的不同只在于说话的地点,和说话的结果。耶稣是现今的说话者。祂以两种方式说话:(一)借着祂的血从地上说话;(二)借着祂的声音从天上说话。因那伟大说话者的所在地不同,当时所要求的洁净方式跟现今的也不同。从前,祂在地上说话,要求的是属地、外在的洁净。但那种洁净很快就过去了。现今,祂既是从天上说话,要求的就是属天、常存的清洁,甚至是心的纯洁。

2)「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的意義為何?

第一次震动显然是在西奈山的那一次。那次只有地震动。“西乃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在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同烧窑的烟气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动。“(出19:18)


“只是主的日子要像贼一样来到;在那日,诸天必轰然一声的过去,所有的元素都要被焚烧而销化,地和其上的工程也都要烧尽了。”(彼后3:10)第二次震动还在将来。那震动将是天和地的震动,以带进基督的国度。启示录不只给我们看见在基督的千年国来临之前,天地要震动,也向我们声明,在那暂时的国结束时,旧的天地要挪去。“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启二一1;参二十2)

3、何為「不能震動的國」?神既然是愛,又為何說「我們的神乃是烈火」?我們該如何領受這結合了看似矛盾的兩種屬性之神格完全的圖畫?這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


国度不能震动和永存的性质,可见于但以理的应许:“然而,至高者的圣民,必要得国享受,直到永永远远。”(但七18)他们产业的永恒,与地上国度的短暂成对比;他们属天产业的“不能震动”,也与地上产业的能被震动成对比。在此,使徒乃是暗指哈该书中第二段关于震动天地的预言:“必震动天地。我必倾覆列国的宝座,除灭列邦的势力。”(该二21~22)这里说到震动的地,也说到地上震动的列国。但我们的国不是属地的,所以不能震动,且存到永远。旧天地毁灭后,当我们进入永生时,凭神应许所要得的就是这国。


爱和公义是神的属性。“神就是。”(约壹四8)“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来十二29;参申四24,九3)在完全怜悯的一面,祂乃是;在完全公义的一面,祂乃是烈火。


神在西奈山自显为烈火。祂从火中说出其诫命。当以色列人领受那约时,祂的荣耀在山上看来好像吞灭的烈火。我们若不是站在公义之神底下的西奈山上,就是站在全般恩典之神底下属天的锡安山上。所以,对所有离弃恩典的人,神乃是烈火。


神是圣别的,圣别是祂的性情。凡与祂圣别性情不符的,祂这烈火就要烧尽。希伯来的信徒若偏向神所看为凡俗(不圣)的犹太教,就会成为不圣的,圣别的神既是烈火,就要把他们烧尽。神不仅是公义的,也是圣别的。我们要满足神的公义,就需要藉基督的救赎得称义。我们要满足神圣别的要求,就需要成为圣别,就是被这位属天的、现今的、活的基督圣别。罗马书是为着神的公义(罗三25~26),着重称义(罗三24);希伯来书是为着神的圣别來十二(14),强调圣别。(來二11,來十10,14,29,來十三12)

想想我们已过是何等失败,而我们要向其交账者的纯洁又是何等光明无瑕。愿我们总是谦卑,总是害怕得罪祂!让我们认识并相信神对我们的爱,好叫我们以爱来回报祂!但也让我们敬畏神,好得以成圣(林后七1)!(May Chen)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 Twitter
  • LinkedIn
  • Facebook

©2021 by 《進國度之路》讀書會.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