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國度之路》第九章讀後心得(May Chen):我们需要不断转向神,呼求祂,承认我们什么都不是,要祂的怜悯和恩典
- bookclub_manager
- 2022年8月20日
- 讀畢需時 8 分鐘
1、在馬太十九21-22,郭維德以哪四點證明傳統解經並不符合主耶穌向少年人提出要求的意圖?主提出要求的真正意圖和祂來呼召人的目的究竟為何?
答:太十九21~22
21 “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22 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郭维德以这四点证明传统解经并不符合主耶稣向少年人提出要求的意图是:要求财主舍弃钱财、家业、田地,将其分给穷人。
(一)一般人断言,耶稣是想借着证明这少年人的贪婪,来定罪他不服律法。因此,巴恩斯(Barnes)论道:“耶稣吩咐他这样做,是要试验其品格,让他看见他并没有如自称地那样遵行律法,也由此让他看见,他所需要的义比自己的义更为超越。”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形时,通常也会这样行,所以人会以为主耶稣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本没有什么可稀奇的。这样的作法也很符合保罗在罗马书中的论点。
然而,人无法证明这就是主的意图。一条诫命若从未出现在摩西的律法中,不按着行的就不能被算作违法。摩西从未赐下诫命,要求财主舍弃钱财、家业、田地,将其分给穷人。主借着摩西所要求的乃是:
第七年的出产不可收藏,而要留给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中的穷人(出二三10~11,利二五3~4)。
田角和遗落的庄稼也要留给这同一班人;橄榄园和葡萄园所遗留的果子也要如此(十九9~10)。
对于贫穷的弟兄,即使是外人或寄居的,都要帮补他(二五35)。
要对穷人慷慨解囊(申十五7~11)。
希伯来人若被卖给以色列人为奴,当奴仆第七年离去时,主人要从禾场、羊群和酒醡中慷慨地供给他(十五12~15)。
(二)不仅主对这少年人提出的要求不属律法,就连其条件、应许和主接下来的吩咐,也都属福音。主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太十九21)这教训乃是耶稣用来教导门徒的:“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五48) “律法本来就不能使任何事物变得完全。”(来七19)
此外,为了鼓励这少年人舍弃财产,主所说的应许也是福音的应许,而非律法的应许:“你……就必有财宝在天上。”(太十九21)在篮子或储藏室里之地上的财宝,才是律法的应许。
最后,主吩咐这少年人说:“你还要来跟从我”(21);对此,马可还加上了“背起十字架”(十21)。这些吩咐显然不属律法,而属福音。律法乃是叫人专注于各自的财产。律法应许遵行其诫命的人必得安逸、享乐与尊荣(申二八1)。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一位被弃绝的基督,则属于神的国。
所以,事实上,耶稣在此乃是撇开了这少年人开头的问题,而将新的行为准则和新的赏赐摆在他面前,因为这才是祂来呼召人的目的。主的确给了他更高的准则,其赏赐乃是荣耀的国度。人单靠律法的义,绝不能进国度。“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五20)但这少年人的义,不过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
“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太十九21)律法并不能使这少年人完全。律法主要是作神的彰显,显明祂是公义的神。耶稣要在这少年人面前摆出更高的准则和更高的赏赐,那赏赐比守律法而得的永远生命更高。“但哪有什么赏赐比永远的生命更高呢?”在今天的地被摧毁前,以及最终的新地被引进前,还有基督的千年国。在新地上的享受就是对永远生命的享受,但有些人会比别人早一千年开始享有这生命。我们的主仿佛是对这少年人说:“为了陈明这点,我就假设你真是守了律法,因而拥有钱财作为律法在今世的应许,也拥有将在未来应验的永远生命;但在律法的要求之上,还有更高超的灵和行为,以及更进一步的赏赐。摩西与先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现今所传的乃是荣耀国度的来临;所有明白我呼召的人都在奋力向前,好得着这国度。‘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21)你所得的钱财并不邪恶,不必丢进大海。但这些钱财该拿来善待穷人。这样,你就是以地上的财宝换天上的财宝;‘到义人复活的时候’(路十四14),这些财宝必将成为你的赏报。”
舍弃一切不过是瞬间的举动,跟随基督才是这少年人该长久持守的态度。要进入国度,后者与前者同样必要。这是主提出要求的真正意图和祂来呼召人的目的。
2、郭維德如何將馬太十九23-24的話解開,證明「進天國」與「信主得永生」不同?他又如何證明富人的身份就足以攔阻信徒進入喔國度?有哪些因素厲害的攔阻富有信徒進國度?
答:一,“天国”和“永远的生命”不是同一回事。
1,那少年人认为自己配得永远的生命,耶稣对此并未反驳。我们的主后来所提的要求,不是得永远生命的条件;但这要求直到如今,仍是所有富有信徒进入将来国度的必要条件。
2,永远的生命与国度持续的时间不同。天国,或基督的千年国,是暂时的;永远的生命,顾名思义,则是无止境的。天国只是暂时的,我们进入天国的方式,也与得着永远生命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六23)但进入天国的标准,乃是根据信徒的行为,只有神判定为配得的人才能进入。“惟有算为配得那时代,与从死里复活的人……”(路二十35)“这正是神公义判断的明证,叫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因此,我们常为你们祷告,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帖后一5,11)
3,当圣经论到永远的生命是神赐给信入祂儿子之人的恩赐时,从来不提人各样的光景,因为那并不影响神的恩赐。所以,当主耶稣对那少年人说到永远生命的条件时,并不提他的钱财。但只要一说到天国,钱财就成了救主教训的主题。因此,约翰福音不把钱财当作拦阻,因为约翰几乎只讲到耶稣是神的儿子,和永远的生命,极少提及国度。但另外三卷福音书则主要论到国度,所以不止一次说到钱财对人进国度是极为不利的。
4,信徒得着永远的生命之后,国度仍然是需要进一步追求的目标。得着基督之国的,必得永远的生命;但进入永远生命的,却可能失去国度。因此,当耶稣回来迎接一些活着的外邦人时,先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然后又说:“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太二五34,46)
5,永远生命的赏赐与遵守摩西的律法有关。但国度的赏赐,是在摩西与众先知的时代过去以后,首先由耶稣传讲的(路十六16)。后来的比喻证明,神将国度赐给外邦人,作其永远生命之外进一步的赏赐,并没有不公平。
二,富人的身份就足以攔阻信徒進入國度
耶稣对那少年人,乃是明确地陈明了进国度的路。而那少年人拒绝后,主便指出他身上主要的拦阻。一开始,祂说:“你……就必有财宝在天上。”(太十九21)后来,祂说:“财主进天国是难的。”(太十九23)
那少年人拒绝了这奖赏。救主正是基于此,才宣告说,财主进天国是难的。这难处是因为他们都要经过神公义的审判。主很难让富有的信徒进国度,而不违背父所立定的原则。在尚未谈到滥用钱财的问题以前,富人的身份就足以拦阻这些信徒进入国度。
三,一些因素厉害的拦阻富有信徒进国度
我们来考量神拒人于国度之外的原则。在神公义的审判中,这些原则要应用在富有的信徒身上。
国度是“安慰”的时期,是报偿的时期,为了报偿信徒为基督所忍受的各种搅扰、苦难和损失。所以,救主宣称富人有祸了,因为富人照着这准则要被排除在外。主对门徒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你们哀哭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喜笑……但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你们喜笑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哀恸哭泣。”(路六20,21,24,25)因此,不管财主如何使用钱财,他们的富有就足以使其无法进入国度。
正如那少年人所发现的,保留钱财会使人现今无法跟从基督。关注财产会使人驰心旁骛,偏离正路。此外,现今想要保留财富的人,必定或多或少秉持公平、律法,而非良善、福音的态度。“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六21)因此,财宝既在地上,心也就倾向于地。
国度是为着否认己的人;钱财则极易使人自我放纵。钱财可以满足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与今生的骄傲(约壹二16)。对那不断诱惑人心的试探,很少有人可以坚决抵挡。因此,挥霍财富往往会使信徒被关在国度之外。
财富易使人滋生骄傲,想望受人服侍;而进国度的道路却是凭着卑微和恒忍的服事。
财富是信心的仇敌,使人不信靠神。按马可福音对同一事例的记载,救主教导说,拥有钱财的人几乎总是倚靠钱财(十24)。“富足人的财物是他的坚城,在他心想,犹如高墙。”(箴十八11)
钱财显然会大大妨碍国度福音对人产生的属灵果效。“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太十三22)
如此看来,光拥有钱财,就足以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高墙,拦阻人进入千年的荣耀。若说钱财拦阻人,全是因富人的心邪恶,乃是歪曲了我们主的话,破坏了其真实的意义。按照主的话,只要是财主,进神的国就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
3、馬太十九25-26如何再次強調了財富帶來的難處不可逾越?門徒將「進天國」等同於「得救」,郭維德如何解答這個難題?在這一段,救主耶穌如何將我們的眼光,從人的能力轉向神的恩典?這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應用?
答:接下来的对比暗示出,财富带来的难处是不可逾越的。骆驼的身体根本不可能穿过针眼。门徒据此提出反对说:“这样”——照你这么说——“谁能得救呢?”(太十九25)
门徒之所以反对,是因为如此说来,进国度就是不可能的——“这样谁能得救呢?”(太十九25)救主单单就得救的可能与否给予回答,也显明了这点。而门徒的问题,郭维德相信,也只关乎富人,因为他们断言不可能进入国度的,只是富人。依郭维德看,他们并不觉得这关乎富人的断言对穷人有任何必然的影响。所以,门徒的意思乃是:“既然没有骆驼能穿过针眼,那么哪个财主能进国度呢?”
他们问:“这样谁能得救呢?”(太十九25)这话证明,他们认为进国度无非就是得救。
对此,郭维德说:“永生”与“天国”的区别并不会因门徒当时的认识不清而有所消减。这可能就是门徒需要圣灵光照的一点。
救主望着门徒,神情似乎满了怜恤和惊奇,因为对耶稣来说,祂总是先想到神,而他们竟然忽视了神,没有在神大能的光中来看这件事。实在说来,那少年人转身离开,是因他太专注于人的能力,而太轻忽了神的能力。的确,没有神的帮助,人的天性无法克服这个困难。但对神而言,岂有任何物质或精神上的难处?所以,在这段经文里,人两次将眼目转离神,救主就两次将荣耀归给祂的父。当那少年人忽视了神的良善,主就将一切的良善归给父。当门徒忘记了神的能力,主就着重提醒他们在神凡事都能。人若简单地透过神的能力来看待问题,有多少问题就要迎刃而解啊!
救主首先说财主进国度是难的。“……是何等的难哪!”(可十23)接着,祂说这比地上的一件难事还难。如今,祂承认:“在人这是不能的。”(太十九26)借着门徒眼前的实例——借着他们自己对这事难度的体认——也借着主的话,他们看见的确如此。但主示意,神的恩典将解决并克服这难事。眼前的少年人虽拒绝舍弃财富,有人却愿意如此行。但这不是单凭人自己的能力,而是靠神的恩典。所以我们需要不断转向神,呼求祂,承认我们什么都不是,要祂的怜悯和恩典。‘‘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要做成我們自己的救恩。(May Chen)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