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進國度之路》讀書會第十七週:第十七章導讀

感謝主,一路帶領我們來到了本書的最後一章,「豐豐富富地進入」,探討的經文是彼得後書第一章。本章作為全書的結尾,特別合適,因為彼得後書一章可說是新約聖經中,說到信徒需要生命長大才得以進入將來國度之最清楚的一段經文,而且其作者彼得不是別人,正是主升天後新約福音的首位傳揚者——率先把福音傳給猶太人(徒二),也率先傳給外邦人(徒十)——也是十二門徒中唯一曾親眼目睹要來千年國之榮耀的三位門徒中的一位(太十八),所以別具意義。此外,本書之前各章所探討的經文大多是針對保羅的書信(二至八章,十至十三章),少數幾章是針對馬太福音(九、十五、十六章)和約翰福音(十四章),最後補上彼得的書信,也使得全書所擺出之國度真理的見證顯得更加完全。話雖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全書所論及或援引的經文之多,其實是非常全面而驚人的,鼓勵大家可以看看本書PDF版最後附上的《經文索引》,其中光舊約的經文就涵蓋了足足四頁的引經,內容包含了幾乎整本舊約,只有尼希米記、以斯帖記、傳道書、雅歌書、耶利米哀歌,以及五本小先知書沒有援引;新約則更是涵蓋了足足十頁的引經,包含了整本新約二十七卷中的二十五卷,只有腓利門書與約翰三書沒有援引。這足以證明三點:


第一,作者在本書中所提出的國度教訓,乃是根據整本聖經的完整啟示,而非只是選擇性地摘取一部分的聖經經文,來證明某種神學傳統上的觀點,更遑論是所謂「更正教版的煉獄論」,如近來某位華語基督教作者所云;這種不實的指控,在郭維德所處的時代已經出現,郭維德也已在其《按行為的賞罰》一書里加以駁斥[1]。因此,這樣的國度教訓,有整本聖經經文的支持,且使得整本聖經的啟示得以和諧一致,沒有矛盾之處。這是其他在教會歷史上所出現關於千年國的神學觀點(如「無千禧年論」或「後千禧年論)所無法比擬的。比如說,凡是把千年國說成是已經應驗的理論,都無法合理解釋像彼得後書這樣的經文,因為這經文明明是把進入國度看成是將來的事,且不是所有信徒都能得著,是只有生命長大成熟的信徒才能得著的。


第二,這證明把千年國度看成是對信徒按行為的獎賞,可以說,是解開整本聖經——特別是許多預言和預表——的一把鑰匙。沒有這把鑰匙,許多聖經的經文都會失去效力。比如說,如果千年國今天已經應驗,不需再追求進入,那麼所有聖經中講到要來國度的經文,都會不再與我們有關聯,而會如郭維德在本章中所說的,成了無用的「老黃曆」。以色列人因不信不得進入美地的歷史教訓,希伯來書三、四章呼召今日信徒所要追求進入的安息,也都將不再有意義。誰還會追求已經得到的東西呢?這正如主耶穌在馬太福音斥責當時的法利賽人所說的:「你們藉著遺傳(意即傳統),廢了神的誡命。」[2]然而,主的話明說,「神的話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郭維德所傳講的國度教訓,叫所有聖經的話(包括以色列人失敗的歷史)都發出亮光來,對今天的我們仍然如一切兩刃的劍,替我們分辨何為出於我們的魂(也就是我們的己),是我們的舊人所不喜歡聽的,何為出於我們的靈(就是已被重生且有聖靈內住的部分),是我們的新人所喜歡聽的。


第三,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點——郭維德對神話語熟悉且融會貫通的程度,叫人佩服。在沒有電子軟體、要查找經文相對困難的年代,他實在是把聖經讀熟、讀透、讀通了。所以,他的解經讀來特別讓人覺得有亮光,因為引經據典,完全采「以經解經」的方式,讓聖經為自己說話,而不是盲目地跟隨某神學傳統的教條教義。他對主話語絕對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和精神,是他能為主所大用的基本原因,也是我們眾人所該效法的榜樣。


本章以彼得後書第一章共二十一節的內容為論述對象,一節節地解開,其中充滿了豐富的真理和亮光。這章的內容,如作者所說,與前一章緊密相連——這對我們的讀經實在帶來很大的亮光,就是把馬太福音十六(十三至二十八節)、十七章(一至十三節),與彼得後書第一章連起來讀,就會更加看見其中所啟示關於要來千年國和信徒該如何進入其中的亮光。本章篇幅雖不長,所蘊含的真理要點卻多達四十二點。底下列出這四十二點,供弟兄姊妹閱讀時參考:


  1. 彼得後書一章,說到信徒的責任,所以彼得稱自己為僕人(彼後一1)。主在橄欖山上的預言,說到自己的再來時,也稱信徒為僕人(392頁)。(這證明主再來時,信徒要作僕人向祂交帳)。

  2. 本書信是寫給已得稱義的人(不是對不信者,所以不是說到得永生的問題);這些人完全是因信神和耶穌基督的義而稱義的(同上)。

  3. 耶穌就是耶和華(393頁),所以彼得稱祂為「我們的神和救主」(彼後一1)。作為信徒的義,祂就是耶和華(耶二三6)。(所以,我們得稱義不僅是基於耶穌的人性,也是基於祂的神性:祂必須是神而人者,才能成為我們的義,也才能稱我們為義。)

  4. 每一位信徒的信,都同樣的寶貴,品質相同(彼後一1)(393頁)。

  5. 恩典(和合本譯為「恩惠」)是平安的根基(彼後一2)。信徒是憑恩典得了稱義,因而有了平安。而恩典和平安都該在信徒身上持續加多(393頁)。

  6. 恩典和平安的加多,乃是藉著對三一神的認識和經歷不斷增加(393頁)。

  7. 信徒的責任有兩面,一面對神,一面對人;所以神賜給我們生命和敬虔(彼後一3),叫我們能憑著神的生命滿足神對我們的要求,也能在人前有敬虔的彰顯,叫人透過我們看見神(393頁)。

  8. 神已將極大的應許(包括要來的國度)賜給我們(彼後一4),為了引領我們過超越世俗的生活。追求神應許的屬天目標,會使我們的心思被模成神的形像;反之,就會使魂陷入身體的情欲和敗壞(394頁)。

  9. 本書信的一項主旨,就是要信徒銘記國度的應許,以及不見死就被提進入國度的路。這應許本身是極大的,對我們也是寶貴的(394頁)。

  10. 神既然做了那麼多,我們就要在聖潔的事上殷勤(彼後一5),在恩典中長大。信心不僅稱義人,也聖別人;信心的目的是要將所有其他的恩典加到我們的魂裡(395頁)。

  11. 首先,信徒要在信心上,加上諸般德行(同上)。

  12. 在德行上,要加上知識(彼後一5)。恩典和知識,要如同溫暖和光結合在日光裡。真正的虔誠,必須本於對神的旨意和話語的認識(396頁)。

  13. 有了知識,要加上節制(彼後一6)。真理不是要讓舊性情自由。不是說凡合法的事我們都該作。基督徒要學習在合法的事上否認己(396頁)。

  14. 有了節制,要加上忍耐。基督徒要學習在合宜的靈裡忍耐惡事(同上)。

  15. 有了忍耐,要加上虔敬(彼後一6)。我們要在一切事上不斷徵詢神,好在神的生命裡長大(397頁)。

  16. 有了虔敬,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要加上愛眾人的心(彼後一7)。我們先是愛神,然後就能愛人——先是弟兄,然後是眾人。愛是我們與父神主要相似之處,因為神就是愛(397頁)。

  17. 上述幾項的長進,證明我們不是「閑懶不結果子」,不是「不認識耶穌」的人(彼後一8)。神所交托給我們的,都要索取回報(397頁)。我們要認識祂是誰,以及祂對我們有何要求(398頁)。

  18. 若沒有上述幾項,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彼後一9),難以看清過去和將來的屬靈事實。不斷長進的信徒必定研讀聖經的預言,關注將來的結局,關注父所預備的冠冕和國度(398頁)。

  19. 信徒如果有上述幾項,就能使「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彼後一10)。這裡所說的恩召和揀選,不是關乎得永生,而是關乎進入千年國(399頁)。

  20. 「應當更加殷勤……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話指明「殷勤」會影響信徒未來的結局,因我們能否進入國度就取決於此(同上)。

  21. 要使我們「所蒙的恩召堅定不移」,有在神的一面(起誓,來六13),和在我們的一面(確信,六11)(400頁)。

  22. 「失腳的」,都是在知識和恩典上已後退一段時日的;停止划槳,就會隨波逐流。

  23. 信徒每一次的失敗,都會使其對進國度失去信心;若一再失敗,至終就可能會無分於國度(401頁)。

  24. 「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基督永遠的國」(彼後一11):基督的國有暫時的千年國和永遠的國,而前者可說是後者的門廊;有分于千年國的,才是「豐豐富富地」進入永遠的國(401頁)。

  25. 豐豐富富地進入國度,與多結果子有關。這與主在馬太二四和二五的警醒是從不同的觀點來陳明同一件事(401頁)。

  26. 即使信徒知道了以上的真理,仍常常需要受提醒:這是彼得立下的榜樣(彼後一12~15)(402頁)。更何況上述真理在今天的眾教會中已經大體流失了。

  27. 「神用來激勵基督徒追求聖潔的真理都被遺忘了,基督徒又怎能格外聖潔呢?」所以,説明信徒認識此國度真理,是極重要的服事(402頁)。

  28. 今天的基督徒大部分都以「上天堂」為滿足。如此不顧神的榮耀和吩咐,自然無法進入要來的國度(403頁)。

  29. 彼得雖然知道自己即將殉道,卻沒有因此就不力勸別人要預備自己被提。主不要我們對自己是否被提太有確信,好叫我們一直警醒。我們的年日也很短,所以也該像彼得,殷勤地喚醒自己和別人來認識這真理(403頁)。

  30. 變化山上的一幕揭示(彼後一16),國度是必定要來的,而且部分信徒將未經死就進入國度(404頁)。

  31. 彼得所傳講的國度真理,不光是基於字句,也是基於事實,即他曾親眼看見耶穌變像的事實。教義可以是人虛構的,神的真理卻是基於事實(404頁)。

  32. 彼得在此所說的大能,不光是叫死人復活的大能,而是叫活著的信徒被提的大能(404頁)。主在馬太福音十六章,第一次提到教會時,也提到了教會的這兩大部分:勝過陰間(死而復活)的得勝者,和活著被提的得勝者(405頁)。

  33. 今日一般基督徒不大留意或瞭解耶穌變像的事,因為他們不認識要來國度的本質。耶穌的變像,本是要提醒教會記得國度的真理,但這真理卻被多人遺忘。然而,信徒若認識進入國度的真理,「每一段聖經的歷史就會發出光來,顯出新的美麗和意義」。這件事本身就證明這些觀點乃是真理。聖經記下這些事實,就是為了傳揚神的真理(405頁)。

  34. 除了主變像中國度的異象,國度的盼望也建立在預言上,而預言的話比任何異象都要確定(彼後一19~21)。預言的話,乃是要作這黑夜世代裡的光(406~407頁)。

  35. 預言不是只有少數人才能認識的「暗室」,而該是照耀所有信徒的明燈。人所以不懂預言,是因為採用了錯誤的解經原則。若否認基督將在地上掌權一千年,「就休想從預言的迷宮中尋得出口」(407頁)。

  36. 神的話是燈,不是太陽。當國度黎明破曉,主作為「公義的日頭」再來時,就不再需要有預言的燈光(407頁)。

  37. 若有人說,基督徒不需要研究預言,可以用彼得的話來駁斥:「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才是好的。」(彼後一19)預言是我們的燈,使我們不失腳,直到現今邪惡的時代過去(407頁)。

  38. 在預言上未受教導的,就會陷入撒但騙人的詭計。聖經中神所啟示世界未來的定命,是當今世局各種糾紛和混亂中的主要指引(407頁)。

  39. 彼得說預言不可「隨私意解說」(彼後一20),即把聖經的意思局限于作者當時的想法[3]。這是「只看見近處的」(9)「不信」的解經法,不信聖經是神的默示,不信神是聖經真正的作者。這種解經法破壞了預言的意義和功用,把聖經的預言變成了「老黃曆」(408頁)。然而,使徒指明,「預言是為了所有人和將來的益處。預言的意義要等到它所見證的國度完全來到時才算完全顯明。」(409頁)

  40. 因此,我們若要明白預言,「就必須將其視為神所賜的光,為要照亮所有將來世代的人,直到不再需要光的『白晝』來臨……憑著信心給予神的話最為寬廣也最為有用的應用範圍,乃是解釋預言的最佳指南」(409頁)。

  41. 我們基督徒的盼望,其最終的根基必須是相信聖經完全是神所默示的。新舊約的每一個字初次寫下時,都是聖靈的默示。有人說聖經完全默示論是已被推翻的古代理論,那只是因為他們不願順服聖經關於自身的聲明:「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三 16)神的話不是在完成頭一次任務後就失去效力,而是至今仍有功效的(來四12)(410頁)。

  42. 使徒雖然只是論及「預言」,但同樣的原則卻適用於整本聖經,因為聖經一切的話都有預言的性質,都是為了要闡明神對未來的計畫。在受過教的信徒眼裡,所有的歷史都發出一縷縷的光,顯明神對於未來的定旨。

感謝主,賜給我們這麼豐富的一章,作為本書的結尾。願這些真理的要點,都能成為我們的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最後,用郭維德自己的話作結:「願聖靈開啟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能看見這些光,也開啟我們的心,讓我們愛慕賜下這光的那一位!也願我們有恩典,能夠順從這些實際的教訓!」


[1] 明年初將由本社出版首部中譯本,請代禱。 [2] 這點郭維德在《按行為的賞罰》一書裡也有精彩的論述。 [3] 這也是神學界在已過兩百年因受自由派(以不信為出發點)神學的影響所發展出對聖經的主流解經法。



6 次查看0 則留言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